top of page

同色異譜 Metamerism

ree

歡迎來到五分鐘小學堂,隨著產業越來越多重視品牌形象,品牌專屬色彩的應用也日益重要。無論在產品包裝、廣告設計,甚至通路陳列,保持色彩一致性,不僅能加深顧客對品牌的聯想,也能有效提升辨識度。

想問問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:你在商店裡精心挑選了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,覺得顏色完全一樣,搭在一起超完美!但等到結帳回家,或走出店門換了光線,卻發現衣服和褲子的顏色完全不對勁,一個偏黃、一個偏藍,搭配起來怎麼看怎麼奇怪。這種讓人疑惑又尷尬的情況,就是我們今天要說明的色彩科學現象:同色異譜 (Metamerism)

色彩如何產生?

我們所看到的顏色,來自三個要素:光源、物體,及眼睛與大腦的解讀。同色異譜的產生正是由這三者共同作用所導致。

首先是光源,我們最熟悉的可見自然光(日光)是一個涵蓋 400nm 至 700nm 的連續可見光譜;常見的人造光源,例如:日光燈、LED 燈管,則是由數種波長的光組合而成的白光。若光源改變,物體會有不同的反射率光譜,進而影響色彩表現。再來是視覺感知,人眼的視網膜主要由 錐狀細胞 桿狀細胞 組成,前者主要負責顏色感知,後者則負責明暗變化。其中,錐狀細胞分為三種類型,分別對不同的可見光波長有不同的吸收率(大致對應藍紫、綠、黃至紅區域)。當光線經由物體反射進入眼睛時,這些錐狀細胞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,並產生訊號。這些訊號經由大腦整合後,就形成我們所感知的顏色。

ree

圖一:視網膜及其組成細胞示意圖 (圖片:色彩新論)

什麼是同色異譜?

同色異譜的現象可以這樣理解:兩個物體的反射率光譜雖然不同,但在特定光源下,進入人眼後卻會產生相同的顏色感知。換句話說,不同材質或顏料的物件,在某些光源條件下,被大腦理解為一樣的顏色。

同樣現象也會發生在自發光源。例如,單一波長的黃光,與由綠光及紅光組合而成的色光,兩者光譜成分不同,但刺激感色細胞後獲得相同的訊號,被大腦解讀為相似的黃色。

ree

圖二:不同波長組合成同一色彩的解讀

印刷產業常見的以數位打樣模擬印刷樣張,兩者使用不同色料在不同基材上印製,於標準光源下觀測得到相同顏色時,即為同色異譜之應用。必須留意的是,若未在標準光源下檢視打樣稿與印刷稿,兩者顏色將會改變,進而影響對色結果。

正因為顏色是這些訊號的「組合結果」,所以即便光譜分布不同,只要最終刺激出的訊號相似,大腦就會將它們視為相同的顏色,這便是同色異譜的本質。

ree

圖三 : 不同光源將影響對色表現(左:D50;右:D65)

經過光源、物體、眼睛與大腦的層層說明,相信大家已能理解同色異譜的奧妙。也因為這個現象,我們才能在不同材質上利用油墨或顏料的組合,重現出如此豐富而多樣的色彩世界!

什麼是 色彩描述檔,或如何 正確轉換色彩空間,請點擊連結查看!今天的五分鐘小學堂,簡略介紹同色異譜的成因與影響。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色彩的奧秘,歡迎持續關注五分鐘小學堂,帶你探索更多有趣的色彩知識!


Copyright © 2025  Idealliance Taiwan.  All rights reserved.
bottom of page